人民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從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CAWA)獲悉,由“中國海鱸之鄉”所在地的著名白蕉海鱸生產企業——廣東珠海強競農業有限公司申請并制訂的《海鱸魚流通規范》等4項CAWA標準,擬于今年4月發布并實施。該標準的發布實施,將為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和消費保障。
據悉,這4項標準分別為《海鱸魚流通規范》、《金鯧魚流通規范》、《烏鯉魚(又名黑魚)流通規范》和《海鱸魚保鮮貯藏技術規范》,前三項從海鱸魚、金鯧魚和烏鯉魚等水產品的質量基本要求、商品等級、包裝、標識和流通過程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后一項則從海鱸魚的保鮮貯藏的采收和質量要求、貯前準備、貯藏方法、貯藏條件、貯藏管理和貯藏期限以及出庫和運輸的技術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規范。標準的制訂立足于我國水產品流通的實際情況,根據實地調研,并借鑒相關水產品流通標準,按照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的相關要求進行編寫。
這四項標準發布實施后,將規范上述相關水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商品化處理、包裝標識、保鮮貯藏、運輸等,引導水產品等級化、規格化、包裝化流通,并完善商品可追溯管理行為,全面提升水產品流通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水平和流通效率,可有效提升水產品流通標準化水平。
珠海強競農業有限公司制定水產品行業的企業標準有其獨特地理環境優勢和獨特的產品優勢。珠海是國內最大的海鱸養殖基地,斗門區白蕉鎮有“中國海鱸之鄉”的稱號,白蕉海鱸還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白蕉海鱸全國年總產量逾10萬噸,其中白蕉鎮鱸魚產量占80%左右,強競公司的白蕉海鱸銷量則占到全國海鱸銷量的40%左右。目前,白蕉海鱸遠銷山東、河北、北京、天津、東北、江浙、新疆等地及東南亞國際市場,制定市場準入標準已成當務之急。
珠海強競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強表示,公司信奉“一流企業做標準”的價值理念,制定企業和行業標準,一是因為目前相關產品的加工小廠眾多,標準不一、分散零亂,缺乏統一標準衡量,不利于本地產品品牌化、規范化,同時也增加了政府和行業協會的管理監督難度;二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樹立水產品行業標桿,使行業產品標準化、規范化,讓海鱸產業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以此提高行業整體養殖、加工、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的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深挖“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業的高附加值,最終提升企業自身綜合競爭力。
|